宠物店不怎么赚钱?
先引用一句巴菲特经典名言作为开篇 ,“如果我有幸能够活到80岁,我估计有75年的时间都在花钱,而不是挣钱”。 同样的话用在大多数养宠人身上,也是合适的。因为买猫、买狗、养宠、护理、美容、医疗……这一系列行为最终结果都是消费者在花钱,而非赚钱或收益。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考量,说宠物行业是“一门亏钱的生意”也不为过!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是否真的如一些行业人士所言,进入宠物行业就是“自寻死路”?
其实未必,至少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。 以A股市场为例,目前共有12只宠物概念股(包含主板、中小板、创业板股票)。以2014年至2016年平均净利润和营业收入计算,有5只个股实现盈利,3只个股扣非后依然保持盈利状态;而另外4只亏损个股,也都在2017年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。 更何况现在有很多新模式的宠物店,比如宠物医疗、宠物美容、宠物寄养、宠物用品零售等,它们要么营收增长迅速,要么盈利能力惊人,甚至很多都跻身于行业前列。
所以,用“一门亏钱的生意”定义宠物行业,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了。 那为何还会有人觉得做宠物行业“不赚钱”呢?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:
1.受到电商冲击,线下实体店铺普遍利润率较低。因此当看到一串串高昂的“店铺租金+员工工资+水电房租+物流快递费”数据时,很容易给人以“不赚钱”的错觉。但其实,线上购物固然节省了顾客的时间和精力,但同时也损失了不少消费体验(无法试吃、先试后买等服务),而且还要额外支付运费。对于宠物食品及用品来说,价格敏感型消费居多,消费者更愿意花少量金钱换取送货上门的好服务。
2.宠物行业的细分领域众多,每个领域的利润空间存在天差地别(比如宠物药品和耗材,利润率达到50%以上)。然而大部分宠物门店并没有做到极致专业,因此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利润蓝海项目。如果一心追求全品类经营,则势必会压缩每一个品类的利润空间,从而影响整体收入。
3.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,导致部分企业主在进货的时候盲目乐观,多进存货少进款;或者在开店初期,过分乐观的估计了月营业额,进而造成后期现金流紧张乃至亏本。